
- 商铺名称:
- 甘肃新世纪书刊
- 支付模式:
-
- 商铺评分
- 描述相符:
- 5.0分
- 服务态度:
- 5.0分
- 发货速度:
- 5.0分
- 商铺描述:
- 点一柱书香续一份书缘本公司成立于1994...
- 客服电话:
-
18209463559
0931-8508019

- 商品品牌:
人民文学 - 商品名称:
解放战争(上、下)(全二册) 王树增 文... -
内文方式:
图文本 -
出版社:
其它 -
ISBN:
其它 -
定价:
120.00 -
纸张:
胶版纸 -
书号:
9787020073580 -
适合阅读年龄:
其它 -
版本:
平装 -
是否塑封:
是 -
作者地区:
中国大陆
内容简介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国际风云,政治智慧,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作品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目录
解放战争(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章青春作伴好还乡
“年纪愈大愈不愿意洗脸”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闯关东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活着的最伟大的美国人”
狭隘的关门主义
第二章*多数万岁
四平之战
中原突围
“蒋若攻李,粟必攻蒋”
古老的中国战术和漂亮的美国帽子
*多数万岁
和平已经死了
第三章哀莫大于心死
奇寒中的呐喊
哀莫大于心死
农民厌恶马师长
姑嫂二人忙点灯
囊形地带和中枢安全
第四章战场的腰部
胡宗南:为人民服务处
孟良崮
黄土沟壑
战场的腰部
夏季攻势
第五章破釜沉舟
共产*是否失败了?
战略进攻
破釜沉舟
“领导爬起来”
“共军北渡黄河公算*”
第六章朗照边区胜利花
“打他三个钟头再走不迟”
半岛之争
朗照边区胜利花
打倒蒋介石才有饭吃
瑟瑟秋风中的反腐与作战
“他们也未必愿意永久打仗”
第七章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黑发美少年
卫立煌:“我参加共产*好吗?”
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沉重的门板
麦子是个好东西
第八章把汉江变成内河
烽烟起洛阳
只准活着打下去,不准活着退下来
泾渭河谷
打龙亭
把汉江变成内河
第九章决战的序幕
群众的集体意识
黄土黄
济南战役:一次严重作战
济南战役:不停顿地攻击
济南战役:决战的序幕
解放战争(下)(1948.10-1950.5)
第十章辽沈战役:高粱红了
高粱红了
战锦方为大问题
塔山不是山
“大门”的关闭
慢慢地陷落
第十一章辽沈战役:死亡的开端
短暂的沉寂
血浸黑山
胡家窝棚
不说老实话我揍你
死亡的开端
第十二章淮海战役: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祝总统赴美休养一路平安
侧翼的开裂
老头子为什么不来徐州
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让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醒悟过来
第十三章淮海战役:惊人的态势
王老汉游击队
蹂躏战术
惊人的态势
沉闷的晚宴
黄维:上尉司书方正馨
第十四章淮海战役:勇敢地向前进
战争罪犯的名单
将革命进行到底
邱清泉:让他崩溃好了
勇敢地向前进
第十五章平津战役:坦克驶过东交民巷
文章要从西线做起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
风雪中矗立的枕木
天下人提壶送酒欢迎你
金汤桥
坦克驶过东交民巷
第十六章钟山风雨起苍黄
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钟山风雨起苍黄
榴花原是血染红
最后的故园
第十七章熟透的李子
熟透的李子
关中决战
一片孤城万仞山
悠远的驼铃
凌乱的海滩
第十八章士兵的山河
大迂回大包围
金门岛
给解放军长官磕个头
大陆的最后一战
士兵的山
文摘
*章青春作伴好回乡(1)
*章青春作伴好回乡
年纪愈大愈不愿意洗脸
一架带有美军标志的飞机在中国黄土沟壑的上空盘旋。
这是一九四四年七月里的一天。
在此之前,因为很少有飞机在延安降落,这个共产*中央所驻扎的偏僻小城内还没有称得上机场的设施。现在,那个被称为“机场”的地方只是一片较为平坦的空地。
由于手中有共产**毛泽东事先亲自起草的一封关于这块空地的规模、走向以及各种可以利用的地面标记的电报,驾驶飞机的美军飞行员很快就发现了那个“机场”,并且迅速地俯冲下去。美军飞行员此刻的行动如同一次氛围奇特的飞行表演。——但是,还是出事了。飞机的轮子刚刚接触地面,左轮猛地撞上一个看似松软实际上异常坚硬的黄土堆,机身立即向左倾斜,瞬间变成一团带着尖厉呼啸的巨大的黄色烟尘,烟尘在接近那片空地尽头的时候戛然而止,机头戳在地上使整个飞机几乎竖立起来,机舱的左侧裂开一个大窟窿。驾驶和乘坐这架飞机的数名美国军人惊魂未定地从机舱里爬了出来。他们显然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立即感受到延安炙热耀眼的阳光和浓烈醇厚的黄土气味。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发生在中国的规模巨大的战争——战争的一方称之为“解放战争”,另一方称之为“戡乱战争”——毫无疑问是一场典型的内战。——叙述二十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的那场规模巨大的战争,必须从战争爆发前一年一架倒霉的美国飞机开始。因为,当那架飞机在跑道尽头变成一团跌跌撞撞的烟尘的时候,站在空地边的延安军民惊骇的叫声以及爬出飞机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迷茫的神色,无疑是中国即将进入的那段动荡岁月和即将爆发的那场战争的极具意味的开端。
那个夏天,美国人急于飞往延安的原因是:首先,中国国民*军队在对日作战中一再失利,而蒋介石需求的对华援助越来越多,引起美国朝野的一片不满;其二,美军已经开始轰炸敌后日军目标,迫切需要共产*抗日武装提供有关情报和营救降落在敌后的美军飞行员;其三,或许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即中国共产*的政*和军事力量,已经发展到令人无法忽视的程度,与中国共产*人接触并了解他们,是战后美国政府制定符合美国利益的对华政策所必需的。
延安,已从一个普通的地名,变成了一个含义复杂的政*词汇。延安指挥的武装力量遍布整个中国,人数已达六十三万之众。——在某种程度上讲,这里就是一个“国家”,尽管蒋介石从来没有承认过其合法性。
中外记者们发现,共产*人在这片黄土地上所创造的一切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意外和新奇纷至沓来。共产*军队总司令朱德宴请了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欣赏了艺术家们演唱的《同盟国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被国民*报刊描绘成“匪首”的共产**毛泽东性情温和,除了不断地吸烟之外,这个高个子长头发的南方人,举止从容不迫、神态安然自得。在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国共两党是选择战争还是和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毛泽东说,共产*人和人民的选择不是内战,而是一个真正的民主制度。中外记者们从日常生活的层面上认识了毛泽东。——“在延安,毛是可以接近的,并且是很简朴的。他会在遍地黄土的大街上散步,跟老百姓交谈,他不带警卫。当和我们在内的一群人拍照时,他不站在中间,也没有人引他站在中间,他站在任何地方,有时在边上,有时站在别人身后。”

划线价格:指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仅供参考。
未划线价格:指商品的实时标价,具体成交价格根据商品参加活动,或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此说明仅当出现价格比较时有效。